于文英的鑰匙串
連日來,我市開發區·鐵山區鐵山街道建設路社區“孝順女兒”于文英的事跡受到廣泛關注。“她用她的愛心和行動為老人們送去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陪伴和關愛”“她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色彩”“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善行義舉,如同春風般溫暖”……線上線下,廣大網友和讀者紛紛給于文英點贊。
榜樣的力量直抵心靈,好人的故事催人奮進。“孝順女兒”于文英的暖心故事,正在全市范圍內凝聚起延綿不絕的精神力量,鑄造成堅實厚重的城市文明。
孝行故事令人動容
道德力量不斷增長
“于文英18年如一日義務照顧社區老人,令人動容,值得大家學習。”26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樊進接受記者采訪時,不住為于文英點贊。
“百善孝為先,這是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根本道理、根本人倫。于文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譜寫了新時代的孝行故事。”樊進說,這是于文英身上展現的閃光點。
這也是我市在互助養老模式中的生動實踐。“社區志愿者利用空閑時間,和社區老人結對幫扶,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務,是養老模式的積極探索,增加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樊進說,從于文英的故事中,可以顯著地看到,我市志愿服務行動越走越溫暖,越走越精細,越走越貼心。
榜樣引領前行,禮遇引領風尚。樊進介紹,市委文明辦將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市倡導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取向,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
“于文英的鑰匙串,串起來的不僅僅是鑰匙,更是愛心。”黃石市社科聯專職副主席、市創文辦宣教組組長柯荷林表示,于文英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義務照顧社區老人18年的故事非常具有感染力。
“這是一個‘小老人’照顧‘老老人’的故事。于文英所做的雖然是小事,但展現出了文明城市的內核——人的文明。”柯荷林說,在于文英的鑰匙串中,文明的力量在持續傳遞著。“她服務的是老人,但感動了老人子女。老人的子女又通過自己的行動,在社會層面服務更多的人,道德的力量不斷增長。”他補充說。
這也是黃石持續打造“道德高地”,建設“志愿之城”“好人之城”的一個縮影。柯荷林介紹,微光成炬,照亮全城。今年以來,通過倡導“文明隨手勸、垃圾隨手撿、困難隨手幫、最美隨手拍”,我市涌現出了一批暖心事:湖濱路上好人、磁湖畔“結梯救人”等,弘揚了文明新風尚,匯聚了向上向善力量。
堅守初心永不褪色
平凡之處涌現真情
“踐行初心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體現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覺得,于文英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生動典型。”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陳敬樂說,于文英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融入到了服務的每一個對象身上,每一次服務中。
陳敬樂認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生課題、永恒課題,堅守初心永不褪色,持續服務群眾,做到心中有人民。
湖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江峰認為,中國社會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老齡化,而老年人的護養及幸福生存,日益成為迫切需要回應的時代命題,也是和美社會能否形成的鮮明標志之一。
于文英熱心社區建設,情系老人,于平凡處見真情,事跡感人。此類志愿者行為,關乎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關乎無私奉獻精神的弘揚,關乎未來社會的倫理重塑與再構,關乎時代新人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踐行,釋放出的正是未來社會所迫切需要的價值正能量。“正因為此,我們要以于文英的故事為示范,通過‘大思政’教育,通過媒體宣傳,放大其人其事的價值效應,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助老、愛老的良好氛圍。”江峰說。
良德善行令人尊重
尊老愛老氛圍濃厚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城市文明創建中心主任張文雄說:“于文英同志把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當親人,多年如一日上門提供服務,為老人解困、為社區解難、為子女解憂,繼承和發揚了敬老孝親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之無愧的楷模、好人,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愛戴。”
“于文英18年如一日地堅持為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服務,定期上門對社區孤寡老人、獨居老人進行人文關懷,并提供打掃衛生、購買醫療藥品等便民服務,在社區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氣。她還成功地帶領一批社區志愿者,參與到社區治理和公益服務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開發區·鐵山區鐵山街道黨工委副主任劉杰為于文英點贊。
劉杰介紹,近年來,鐵山街道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模式,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充分發揮老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更多老年人積極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社區治理、網格化黨建、社區公益服務助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此外,鐵山街道各社區聯合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入戶對65歲以上老人開展免費體檢、義診,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保障;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日間照料為依托,養老機構服務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設有幸福食堂、老年大學等,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更專業、貼心的服務。
記者 陳子才 彭金 文/攝
編輯:徐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