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大棚內采摘菊花
一朵朵嬌艷的菊花或淡雅如詩,或艷麗如畫,綻放出獨特的光彩,散發著沁人的清香……
8日,在大冶市金山店鎮火石村循環種植產業園內,工人們穿梭于大棚中,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朵菊花,再分類放進“菊花藝站”,以便游客觀賞、購買。
“我們于去年10月在園區大棚里試種的觀賞菊,春節期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采摘購買、拍照打卡。這一片種植了白菊、金絲皇菊,以其清新的香氣和良好的藥用價值受到市場歡迎。”火石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忠介紹,這片園區屬于村集體產業,觀賞菊已經成熟,每畝產量2萬枝,除了滿足游客采摘需求外,還銷往周邊花店,預計產值20萬元以上。
火石村現有人口1410人。近年來,該村積極流轉土地,采用“村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菊花、蔬菜種植業,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助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18年,在大冶市相關部門和金山店鎮的大力支持下,火石村組織村干部前往湖北麻城、江西等地,考察學習鄉村產業發展做法和經驗。“當時,我們經過研究,發現本地土地肥沃、溫度適宜,便流轉了土地100余畝,種植白菊、金絲皇菊等藥用菊花。”陳忠說,菊花的花、葉、枝干都可以作為中藥材,銷售效益可觀。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5萬余元,增強了該村發展菊花種植產業的信心。
為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該村投入60余萬元,成立了黃石億豐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村閑置資源改建成加工廠,引進烘干設備,建成冷藏庫、包裝車間等,進一步開拓菊花銷售市場渠道,打造集育苗、種植、采摘、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該村從江蘇徐州引進祭祀黃菊、白菊等品種,從云南引進閃耀、羅曼蒂克、白乒乓等菊花觀賞品種,持續擴大菊花種植面積;與湖北鑫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根據市場需求,采取“花菜輪種”方式,嘗試種植土豆、羊肚菌、辣椒等蔬菜,讓土壤保持肥沃,實現增產增收。
種植一片菊花,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我已經在園區里工作4年多了,一年能賺2萬余元,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不耽誤其他家務活,既輕松,又方便。”村民羅夢希說。
像羅夢希這樣的村民,在火石村還有很多。據介紹,火石村循環種植產業園每天用工量在10余人,采摘季用工量達到40余人,為該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此外,該村還通過技術支持、訂單收購等方式,引導本村及周邊村民種植30余畝菊花。
截至目前,該村現有大棚8座,種植有瑞白、燈籠等36個品種菊花,種植面積達110余畝,并種植蔬菜20余畝。
“今年,我們著力打造高標準數字循環種植科技示范園,通過引進智能化溫控設備、水肥一體化設備、智能化加工生產線等,把園區種植面積擴大到65畝,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100萬元。”火石村黨支部書記陳林說。(記者 殷珂 柯春芳 通訊員 黎海連 余書源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