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衛生環境、周到的物業服務、和諧的鄰里關系,這是黃石港區紅旗橋社區華順大廈小區給人全新的印象。
一個昔日的老舊小區,為何蝶變成居民的幸福樂園?紅旗橋社區黨委書記潘兵回答:“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結果!”
選好當家人,管好小區事
華順大廈建成于2009年,共有兩棟樓房、304戶。
“要治理好小區,選好當家人是關鍵!”社區黨委形成了共識。
2021年8月,經過居民投票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業主委員會,由老黨員黃邦進擔任業委會主任。
新的業委會產生,如同有了當家人。他們團結一心,共同管理好家里事。
由于小區建設時,沒有預留居民活動場所,黃邦進與業委會其他成員共同出資,利用地下車庫空余地建設了一個約50平方米的議事廳。
從此,業委會有了辦公場所,居民有了活動場所,遇事有了商議場所,還成為小區居民的公共會客廳。
業委會7名成員,每天晚上輪流值班,收集業主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合理訴求,與物業一道協商解決。
居民對原物業服務不滿,要求更換物業公司。業委會通過召開業主大會表決,解聘了原物業,更換了新物業。
有人反映小區存在高空拋物問題,業委會在小區四周安裝了高清攝像頭進行抓拍,對拍到的高空拋物者進行批評教育。
居民反映小區沒有晾曬區,平時晾曬衣被不太方便的問題。業委會在樓頂及三樓平臺安裝了晾衣架50根,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殘疾人劉修清的三輪車無處停放,很是發愁。業委會在A棟一角落單獨建設了一個停車位,解決了劉修清的煩惱。
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體現了業委會的擔當與作為,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良性循環。
小區居民說:“這屆業委會我們沒有選錯,真正是個肯為居民著想、能辦實事的業委會。”
強化物業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居民的幸福指數高不高,取決于物業服務的質量好不好?!边@是小區業委會一班人的共識。
去年9月,新的物業進駐華順大廈后,業委會對物業制定了服務標準,要求以業主滿意為標準,全力做好服務工作。
小區有一處約300平方米的廢棄花壇,雜草叢生,還影響環境。居民提出建議:“能不能將破舊的花壇,改造成居民的活動空間?”
業委會感覺有道理,于是與物業協商,達成共識。
隨后,對花壇里的大樹進行修剪,對地面進行了硬化。如今,這個破舊的花壇變成了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由于小區老舊,業主們有對小區進行改造的想法。但小區建成的時間不到20年,達不到城市更新的條件。
“百姓有要求,我們不能不辦。但改造的錢從何處來?”業委會找到物業商量。物業負責人當即表示:“無論改造費用多少,物業出大頭,業主出小部分,共同把小區改造好?!蓖ㄟ^居民自籌和物業分攤等籌措,共投入改造費用6萬多元。
隨后,根據業主的意愿,設計了改造方案。這其中包括更新電動車棚2處、新增加1處,解決了停車難問題;新建垃圾分類點1處,方便居民垃圾投放;劃分了小區休閑健身區,增設了羽毛球、乒乓球桌,使居民活動有了場所。
三方聯動協商,為居民排憂解難
“要真正管理好小區、服務好居民,單靠業委會和物業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社區黨委的支持、發揮全體業主的作用才行!”有著管理經驗的黃邦進認為。
近幾年,該小區成立了由社區黨委牽頭,業委會和物業配合的三方聯動機制。每當小區遇到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時,就會召開三方聯動會,共同來協商解決方案。
在目前的電梯更新中,華順大廈4部電梯都符合更新條件。但更新電梯需要每戶出資900元,個別業主一時思想不通,不愿意出這筆費用。
問題如何解決?
三方聯動會開了起來。經過商討,2戶不愿出錢的住戶的費用,先由業委會成員墊付,不能影響電梯更新的進度。
目前,每部電梯都成立了更新自改委,費用收取已全部到位,電梯更新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小區的大門口栽有4棵樹木。隨著樹木的逐年長高,目前不僅擋住了小區的采光,還導致消防車、救護車進不去。
怎么辦?
同樣是召開三方聯動會。經過協商,決定爭取城管園林部門的支持,將4棵大樹移栽到了別處。自此,消防車可以進來了,小區采光也變好了。
去年11月間,小區一居民私自更改自家大門,影響到了鄰居的出入,雙方為此發生矛盾。
針對這一問題,三方聯動會現場召開。社區網格員彭娟娟,業委會副主任熊愛榮、沈凱霞與物業負責人一道上門協調。通過宣傳有關政策、做思想工作,最終使改動大門的業主還原了大門。
“三方聯動會,形成了合力,使問題能得到及時有力的解決?!鄙鐓^黨委副書記陳麗青感慨道。
如今的華順大廈,環境變了,民心順了,小區和諧了,百姓的幸福指數提高了,成為居民幸福生活的樂園。(記者 吳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