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師傅,這是你需要的高血壓藥,我給你買回來了,記得按時吃啊。”2023年12月25日,鐵山街道礦山路社區老黨員王秀清將藥品送到88歲居民魯超人手中,并細心叮囑用藥注意事項。
魯超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老人年歲大了,上下樓不方便,“紅管家”王秀清每月不定期上門為老人送藥、送菜、打掃衛生。
近年來,礦山路社區“紅管家”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為社區治理出謀劃策、為鄰里排憂解難。誰家老人行動不便、誰家漏水了、誰家燈不亮了、誰家該買藥了……“紅管家”都會幫忙解決,并帶動居民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攜手打造“共同的家”。
2023年12月26日上午,陽光正好,在社區團墩山巷口新建的“黃小石”口袋公園,許多老人悠閑地曬著太陽。
“這里原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花壇,一直沒有專人打理,雜草叢生。”礦山路社區黨委副書記皮莉零介紹,自共同締造工作開展以來,居民對改造花壇的呼聲越來越高,社區組織“紅管家”在3個居民議事點協商議事,決定將破舊花壇打造為“黃小石”口袋公園。
2023年10月,口袋公園項目正式動工,居民一邊參與項目改造,一邊提出改造意見:花壇清除后,顯露的臺階要加裝圍擋,再加裝一些板凳便于休息;破舊的變電箱也要裝飾一番……在大家的努力下,僅用時1個月,“黃小石”口袋公園順利完工。半人高的“黃小石”雕塑成了附近居民的打卡點;破舊的變電箱裝飾成妙趣橫生的“老鐵方言知多少”展示墻;隨著頭頂的“蜘蛛網”遷入地下,50多年樹齡的雪松也露出全貌……
同時,通過“紅管家”發動居民集思廣益,該社區還將“防疫小屋”改成“共享小屋”,熱心居民將自家的電鉆、扳手、梯子、輪椅、繪本等捐到“共享小屋”,與他人共享,使閑置物品物盡其用。
在社區精心打造的“鄰好便民巷”,董宏才紅色工作室、礦山路便民縫紉店、社區便民服務店等在這條百余米長的巷子一字排開,提供的小家電、衣物修補服務很受居民歡迎。
為了解決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在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開發區·鐵山區財政局、建設局精心謀劃,與黨員、居民代表廣泛協商,并籌資17萬余元,在該社區一處空置的地塊建設停車場,規劃停車位20余個。記者在停車場看到,600余平方米的場地干凈平整,各類車輛停放有序,出入口暢通無阻。
“平時上門宣傳政策、化解矛盾、愛心幫扶,都是‘紅管家’沖在最前面。”礦山路社區黨委書記江華說,該社區通過“紅管家”牽頭成立七彩“益+仁”志愿服務聯盟,帶動社團組織、直管黨員、下沉黨員、志愿者,依托“老鐵文客苑”“微+小苑”等6個網格紅色驛站,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助老愛幼幫青服務活動,營造“礦山一家人,幸福一家親”的和諧氛圍。(記者?張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