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天剛蒙蒙亮,大冶市大箕鋪鎮東角山村老屋灣村民小組組長曹樹義就起了床,來到“共享禽舍”,卷起袖子開始整理禽舍的籬笆柵欄。
“村子以前養雞養鴨的老人很多,房前屋后到處都是雞屎鴨屎,一不小心就會踩到,惡臭撲鼻不說,還極大影響村里的人居環境。”
曹樹義告訴記者,為了解決灣內家禽散養問題,村民大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提出“共享禽舍”理念,村民曹茂送、曹茂分提出把自己的閑置宅基地獻出來,不要村里一分錢租金,建起“共享禽舍”。
記者現場看到,“共享禽舍”共有12個單間,全灣12戶共200多只雞鴨鵝類家禽在這里寄養,統一采購的飼料堆放得整整齊齊,禽舍錯落有致,不僅沒有難聞的氣味,反而別有一番農家“煙火氣息”。
這是今年我市“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啟動以來,老屋灣以機制創新帶活灣組建設、推進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
老屋灣位于東角山西脈南麓,共有村民45戶164人,大部分為婦孺兒童,村莊沒有產業,空心化問題嚴重。
東角山村支部書記曹國強介紹:“今年,我們在上級領導的幫扶下,以村‘兩委’為核心、村灣黨小組(村民理事會、村民小組)為主體,成立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組、基層治理組、文明創建組等6個職能小組,實現灣組事務管理全覆蓋,群眾服務全覆蓋,所有事務有人管、矛盾有人調、需求有服務,構建灣組村民自治新體系。”
按照全市“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工作的總體部署,從鎮委、鎮政府到婦聯、團委等各級部門統籌資源,下沉灣組和村“兩委”一起,通過摸清底數“挖”、入戶走訪“談”、群眾議事“提”、發放問卷“征”、建立清單“集”等“五步聯動法”,老屋灣共收集群眾問題30個,其中共性化問題有13個,已全部形成項目清單。
摸排中,部分群眾反映日常工作繁忙,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時間不夠。鎮團委立即摸底該灣兒童基本情況,在大冶團市委的指導下,組織青年志愿者團隊在東角山村黃泥鋪小學開設“周末課堂”,設置趣味學習、益智拓展等課程,暖心陪伴兒童成長,豐富兒童周末時光。截至目前,已開展課堂培訓5期,灣組報名學生超過20人次。
針對人居環境整治等問題,理事會帶頭籌物籌資籌勞,鄉賢積極踴躍捐資捐物,留守村民積極參與共建共治。用村民的話說,老屋灣從未如此熱鬧過。
截至目前,老屋灣共計籌資12.2萬元,籌工630個,籌集老物件53個、青磚1.6萬塊,捐獻老屋基面積600余平方米。12處旱廁被順利拆除,8處危房全部拆解,新建的樟樹下小廣場已經成為老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沉積多年的明代古井煥發新光彩,各家各戶門口的護欄修復工作已全部完成,村組四通八達的刷黑道路讓人賞心悅目……
“村灣‘亮顏’行動、張貼文明‘紅黑’榜、愛心‘微循環’等,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既有‘煙火氣’,又有‘文明范’。”曹國強表示,該村將緊抓建設共同締造新增試點灣契機,把老屋灣打造成宜居屋場、休閑場所、增收庭院、美麗家園。(記者?方馳?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