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香滋養心靈,以閱讀凝聚家風。在下陸區南湖社區,張國華一家以書為媒,用閱讀搭建起代際溝通的橋梁,將文明與智慧融入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榮獲了“黃石市文明家庭”,成為社區中以文化培育家風的典范。
47歲的張國華,目前是黃石七中高二(12)班班主任。他出生于湖北荊州,自幼便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童年時期,一本《三國演義》連環畫被他翻閱得邊角卷起,但由于家境貧寒,難以找到更多的讀物。1997年,張國華考入湖北師范大學。在大學期間,他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各類書籍。“那時我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還在圖書館邂逅了志同道合的妻子。”張國華回憶,與妻子鄧碧蓮的“圖書館之約”,成為兩人愛情與理想的共同起點。
畢業后,張國華放棄了在湖北孝感的工作機會,追隨愛情扎根黃石。2005年,兒子張舒喬出生后,這對教師夫妻便將閱讀的種子播撒進孩子的童年。“從兒子兩三歲起,我們每晚都會進行一小時的親子共讀。”張國華說,親子共讀讓兒子養成了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隨著年齡逐漸長大,張舒喬閱讀的書目也越來越廣泛。張國華始終堅持“開卷有益”的理念,認為只要是內容積極向上的書籍,孩子的任何閱讀選擇都值得尊重。
在張國華家的書柜里,《紅星照耀中國》的紅色封面格外引人注目。這本書是張舒喬初中時推薦給父親的共讀書目。“通過兒子的視角重讀經典,我對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理解。”張國華感慨,家庭共讀并非單向的教育,而是兩代人的思想碰撞與共同成長。
作為班主任,張國華將家庭閱讀的經驗融入到班級建設中。他要求學生每天進行30分鐘的課外閱讀,并鼓勵學生分享讀書感悟。“閱讀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成績,更讓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看著學生們從羞澀變得自信,從浮躁轉為專注,張國華更加堅定了推廣閱讀的信念。
數十年堅持紙質閱讀的張國華坦言,書籍重塑了他的生命軌跡。“年輕時我急躁易怒,是閱讀讓我學會了沉淀。”如今的他總是帶著溫潤的笑意,辦公桌上永遠攤開著《半月談》或教育專著。這份對知識的敬畏也感染了身邊的人,鄰里常向他請教書單,就連學生家長也開始效仿他的“家庭共讀時光”。
在南湖社區居民的眼中,張家窗臺上深夜不滅的燈光和閱讀的身影,已成為一道文明的風景線。有人曾問張國華:“讀過的書大多會忘,何必堅持?”他指向書柜上的全家合影說:“你看,那些文字早已化作家風,刻進我們的生命里。”(記者 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