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次在外地出差,乘坐公交車時,目睹了這樣一件事:一位爸爸帶著兒子乘座公交車,爸爸故意將兒子身上的4枚游戲幣當作硬幣投進了投幣箱。兒子見狀,趕忙提醒:“爸爸,游戲幣不能用來坐公交。”爸爸瞪了兒子一眼,然而兒子堅持從自己身上掏出4塊錢,補上了車費。看到兒子的舉動,爸爸的臉瞬間漲得通紅。
在某些人眼中,這小孩似乎有些“傻”,不僅損失了4塊錢,還讓爸爸當眾出丑。但在筆者看來,小孩這種忠厚誠實的品質,實在難能可貴。他深知做人應當忠厚誠實,遇事要明辨是非對錯的道理。他的行為,不僅觸動了父親,也讓車上的乘客深受頗深。
忠厚誠實,在自私自利者眼中,似乎容易吃虧上當。但實際上,忠厚老實的人最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一個人若能獲得他人的充分信任與尊重,其人生舞臺必定廣闊。
《論語·顏淵篇》記載:“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提升品德、明辨是非。孔子教導他,以忠厚誠信為根本,遵循道義,就能提升品德,進而明辨是非。
忠厚老實,意味著本分守規矩,不耍小聰明;誠實守信,意味著尊重事實,信守承諾。一個具備忠厚老實秉性的人,必定實事求是。擁有這種品質的人,絕不會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定會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讓人看清是非對錯。
《禮記·大學》中提到,“意誠而后心正”,只有意念真誠,心思才能端正。人只要做到忠厚誠實,就能秉持公正之心,明辨是非。(黃東升)
編輯:陳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