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上僅售200元一箱的牛奶,被綿陽“正沃大荒歲月”門店以6000元一箱的價格推薦給中老年人?近日,該門店通過講座誘騙老年人購買高價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被市民舉報。(4月6日澎湃新聞)
人到老年,健康長壽是頭號關切。不少老年人平時省吃儉用,在購買養生品、保健品上卻不惜“一擲千金”。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把罪惡之手伸向老年人,通過夸大虛假宣傳,向其販賣偽劣產品。結果是,一些老人高價購買的部分產品不但沒有帶來健康,反倒造成財產損失,甚至還引發家庭矛盾,得不償失。
你以為人家是來給你“送溫暖”的,實際上只是把你當作待宰的“肥羊”。據媒體報道,這起“坑老”事件以“免費早餐”“健康講座”為誘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話術將普通食品包裝成“含人造蛋白”的靈丹妙藥,給老人洗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會覺得老人如此輕易被騙未免不可思議。但代入當事人的視角會發現,騙子能套路成功并非偶然。這些在外人看來“一眼假”的騙術之所以能屢屢得逞,關鍵在于摸準了老人的心理弱點,想方設法打“情感牌”“健康牌”。老年人渴望健康的訴求,就是騙子制造焦慮的著力點;老年人渴求陪伴的心理,就是他們誘騙下餌的切入點。精準的策略、嫻熟的技巧,一步步引誘老年人掉入預設陷阱中。
升級坑老防護網,既要有制度治理的剛性,也應有人文關懷的柔性。
就前者而言,在法律層面,對于那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非法集資等行為,不妨制定更為嚴格的處罰標準,提高違法成本,讓不法分子不敢輕易越過法律紅線。就后者而言,老年人獲取信息渠道較為單一、對新技術新業態適應性不強等特點,給不法分子留下了操作空間。是以,加強社會關注和家庭關愛十分必要,相關部門要以多種形式做好防騙宣傳,增強老年人法治意識和防騙“免疫力”。 (付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