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02 返回
姑姑退休后喜歡養金魚,剛開始總是養不好,后來通過不斷摸索,癥結才找到,原來是家里的小外孫有事無事就去逗它們玩。金魚是“靜養”動物,頻繁打擾會影響它們正常生長,敲擊魚缸可致內耳損傷,頻繁撈魚可致魚體表黏膜脫落,突然開關燈可導致撞缸、眼球受傷,過度投喂互動會導致腸炎。小外孫敲缸喂食的“熱情互動”致使金魚不能健康成長的教訓,讓她悟出了“靜養”的智慧:既要有規律地投喂、換水,更要約束過度干預。這恰如市場經濟發展中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辯證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解決好缺位、越位問題。金魚“靜養”之道正是對這種動態平衡的精準詮釋。
優化市場環境,政府要做“補位者”而非“旁觀者”。某些地區在落實鄉村振興政策中,資金被挪用至非優先領域,導致實際惠農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涉及城建、水利、環保等多部門,權責不清常導致重復施工或監管盲區。這些缺位之痛警示我們:法治經濟需用制度填補監管真空,信用體系要靠機制消除協作壁壘。正如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關于做好2025年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次正式提出將“穿透式監管”方法貫穿于中央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標志著國央企內控體系管理將迎來重大的轉型升級。
優化市場環境,政府更需警惕“越位者”角色。2023年12月,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兩起地方政府濫用行政權力的案例:建德市強制企業本地注冊的“筑墻令”,嘉興南湖區政府則要求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選擇區屬中小建筑業企業,限制了外地企業的參與,這些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小循環如同魚缸里的攪動棍,破壞著市場生態的清澈度。江西某企業年度迎接相關部門檢查60余次的案例更具典型性:一些部門各自為政的檢查,讓企業疲于應付?!昂孟氘斠粭l靜養的金魚”,成為眾多企業家發自內心的愿望。這倒逼出“綜合查一次”行政執法改革——杭州推出的跨部門聯合檢查機制,將檢查頻次大幅降低,真正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
從金魚的“靜養”哲學中,我們讀懂現代治理的精髓:有為政府如同精準的生態調節器,既要避免“過度投喂”誘發市場依賴,又要約束“熱情互動”帶來無謂的內耗,還要防止“突然驚擾”破壞發展節奏。蘇州工業園區推行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開展差異化分類監管頗具啟示——對信用良好的企業實行“非請勿擾”,但對安全生產等關鍵領域保持“鷹眼監控”。這種張弛有度的監管,讓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增長至原數量的240%,市場活力競相迸發。
當晨曦再次灑在姑姑的魚缸上,那些悠然擺尾的彩色金魚,正見證著動靜相宜的治理智慧。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既不能放任市場成“野塘”,也不可將其困為“盆景池”。唯有在放管平衡中培育生態,在進退有度間涵養活水,才能讓市場主體如同“靜養”的金魚,在適宜的生態中煥發蓬勃生機。這種治理境界,正是新發展理念下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關系的最佳注腳。(本報評論員 周明)
編輯:陳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