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大冶市正式發布新版《關于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大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自2021年大冶市發布《關于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大冶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以來,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連續多年獲評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優秀等次,其中融通高科獲評黃石地區唯一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近三年,該市發放高新企業獎補資金共計8600萬元,獎補企業244家,較2021年凈增了高新技術企業136家。建立雙向“科創飛地”——大冶湖高新區(武漢)離岸科創中心,新增13個鄉鎮創建創新型鄉鎮,初步形成“一鎮一特色、一鎮一品牌”的全域創新格局。
據了解,此次實施的新《措施》,在原基礎上結合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實際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內容包括統籌發展高層次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建優做強高能級科技力量矩陣、優化促進科技成果融合轉化、助推賦能鄉鎮科技創新、加快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等七部分、共計十八條(以下簡稱“新十八條”)。
與以往政策相比,“新十八條”政策劃分更加精細,不僅每年對研發投入主體的支持由往年200萬元增長到500萬元,更在聚焦強化企業研發主體作用、建優做強高能級科技力量矩陣、重點產業創新需求、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科技金融保障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要求更具體、指向更清晰。
“新十八條”將全力支持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鼓勵投資建設與未來產業相關的技術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平臺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圍繞基礎應用研究,支持企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研發平臺、“飛地型”研發平臺,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聚焦重點產業科技創新需求,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設立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市級科技攻關、揭榜掛帥等科技計劃項目。
與此同時,大冶將以“用”為導向,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轉化體系,實體化運營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每年安排不少于30萬元予以支持,鼓勵各類科技創新主體運用平臺開展技術供需對接;強化服務創新,引導銀行金融機構推廣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積分信用貸”、創新創業“人才貸”、“科技創新貸”等。
大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工作機制,發揮科技政策引領作用,落實科技創新工作“無申請兌現”,著力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升全市創新鏈整體科技水平,全力打造全省創新生態高地,加快建成國家創新型縣(市)中部標桿。
記者 萬經煌 通訊員 張雪云 余書源
編輯:徐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