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示意圖
掃碼看視頻
路邊不再有常見的窨井蓋,空中也看不見縱橫交錯的電線。隨著大冶湖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近期建成投用,該區域八大類城市管線已全部遷移到地下的“集體宿舍”。
“地下綜合管廊是新型城市現代化建設基礎設施的關鍵標志之一。通過集約化收納各類管線,不僅能夠消除城市上空管線‘蜘蛛網’,還避免了因埋設、維修管線而導致的路面反復開挖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為城市發展預留了寶貴空間?!敝薪ū姲睿S石)城市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肖鋒介紹,該項目是湖北省首批PPP示范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同時也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一批PPP推介項目。
9日,記者走進大冶湖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控制中心,中控室工作人員正通過綜合管廊智慧運維管理平臺監控管廊運行情況。在巨大的屏幕上,管廊內的環境參數、設備運行情況、維修進度以及巡檢人員的實時定位等一目了然。
據介紹,該系統通過將綜合管廊內部的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安全防范系統、通信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采集與聯動控制結合在一起,實現對管廊內部設備的遠程監控與控制,使日常值守、隱患監測、巡檢維護和檢修進度“透明化”管理。
從中控室出來,沿樓梯下二層,便來到地下綜合管廊內的綜合艙。在高2.8米、寬3米的艙內,智能巡檢機器人懸掛在固定軌道中行駛。中建眾邦(黃石)城市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維經理江瑞軒介紹,智能巡檢機器人就像是“智慧管家”,搭載了紅外熱像儀、光高清攝像機、氣體探測儀、溫濕度傳感器、交互式實時對講平臺、聲光報警器、光電停障系統,主要作用是以自主或遙控的方式,在無人值守的環境中,完成對各種設備進行紅外溫度監測和儀表讀數狀態的圖像識別等任務,替代人工完成巡檢中的繁、難、險和重復性的工作,并通過無線網絡傳回控制中心。目前,管廊每天安排了6個巡檢機器人“上崗”執行巡檢任務。
“整個管廊分為污水艙、綜合艙、燃氣艙?!苯疖幈硎?,該項目是華中地區首個引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健康監測系統的示范工程,也是國內首個實現智能巡檢機器人規?;瘧玫膭撔马椖?。過去,人工巡檢不僅耗費大量人力,效率低下,還容易出現疏漏。如今,有了這些智能巡檢機器人擔任“智慧管家”,巡檢效率提高了近50%。
相較于傳統的空中架設方式,地下綜合管廊通過集中布局管線,并運用智能化的運營維護系統,極大地簡化了管線的檢修與維護流程。在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時,地下綜合管廊能夠迅速作出響應,有效預防和減少風險,讓市民享受到“管線入地、故障減少、供應不間斷”的高品質現代城市生活。
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管廊全長約19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全線完工。管廊內整合了自來水、電力、燃氣、楚天視訊、移動、聯通、電信、污水八大類管線。該工程的建成有力提升了大冶湖核心區路網的綜合效能,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為區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記者 張春玲 實習生 劉歡歡)
編輯:陳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