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打造民間瑰寶,匠心守護“陽新布貼”
蔡月娥,女,1936年4月生,陽新縣文化館退休職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民間繡活(陽新布貼)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她從事陽新布貼傳統技藝50余年,一生百剪細粘千針萬線;她耄耋之年還勞心費神堅守在陽新布貼的傳承一線,為發展壯大陽新布貼傳承人群隊伍耗盡畢生心血。近年來,蔡月娥曾被授予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石楷模”等榮譽稱號。
立志一生做好一件事
陽新布貼,俗稱“粘花”,是陽新縣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實用工藝美術品,可考據歷史距今已有200多年。
今年83歲的蔡月娥心靈手巧,從7歲開始,她就跟隨外婆和母親學習粘花技藝。
1981年蔡月娥調入陽新縣文化館工作,在專業美術老師的指導和熏陶下,她對陽新布貼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并立志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傳承“陽新布貼”。
1987年,蔡月娥等人一起制作的陽新布貼壁掛“麒麟踩八寶”等6式9件,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展出,引起轟動。
1989年陽新布貼走出國門,蔡月娥參與制作的《麒麟踩八寶》等作品先后被送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備受外國人青睞。?
匠心打造民間瑰寶
多年來,蔡月娥一直潛心研究布貼技藝,多次嘗試突破自我,在傳統布貼基礎上不斷創新,她整理總結刺繡紋樣進行合理綴飾,形成了自己的技藝特點和獨特風格。
她立足當地傳統,在繼承的基礎上求發展,輔以刺繡,整理和總結出的200余個刺繡紋樣進行綴飾,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陽新布貼的圖譜和藝術內涵。
她憑借一雙巧手,自主創作了100余件布貼作品,代表作品《招財童子》抱被、《哪吒鬧?!辐P尾帽等20余件作品在上海世博會等非遺博覽會展出并大放異彩。
培育新生力量,傳承非遺文化
1990年退休后,蔡月娥專門傳授陽新布貼,在縣文化館布貼傳習所、全縣各鄉鎮的陽新布貼傳承基地傳承技藝,帶出大量徒弟。她的大兒媳婦、小女兒也學會了做陽新布貼,時常在家三人一起探討制作陽新布貼的手工技藝。
除了培育家族傳承之外,蔡月娥自2012年起自費開展陽新布貼進鄉村、下社區、入校園等技藝輔導和培訓活動。
2017年,蔡月娥自籌資金在老家三溪鎮創建了“蔡月娥布貼坊”傳承保護基地,為周邊布貼藝人提供一個集中的學習交流布貼技能的平臺。
為了方便高校師生開展陽新布貼研學活動,蔡月娥的自家小院常年對外開放,只為向每一個登門求教的布貼愛好者提供一個學做陽新布貼的場所。
近年來,蔡月娥還與當地文旅、婦聯、殘聯等部門合作,常態化開展公益性陽新布貼傳統技藝輔導培訓活動,為拓寬農村婦女和殘疾婦女增收渠道,為當地鄉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